• 首頁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競賽辦法
  • 競賽組別及獎項
  • 評分項目
  • 合作單位
  • FAQ
2022創創AIoT競賽

2022創創AIoT競賽 class="title-logo2">

  • 首頁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競賽辦法
  • 競賽組別及獎項
  • 評分項目
  • 合作單位
  • FAQ
2022.07.14
第6屆競賽成功落幕,恭喜晉級團隊,站上決賽舞台過關斬獎
2022.04.29
謝謝同學們的踴躍報名支持,恭喜24組晉級團隊往決賽大獎邁進!
2022.02.14
3/10前報名媒合會找參賽夥伴,踏出舒適圈,成為未來跨領域人才
2022.02.14
擁抱技術、擁抱創新,怎麼能少了企業軟硬體資源來支持!
2022.02.14
元件百寶袋,6,000隨你買!參賽好康拿不完,心動修揪作伙來~

報名方式

  1. 採取網路免費報名,共分2組別(智慧場館, 智慧照護),每隊上限7位隊員(含隊長)。
  2. 每項作品限報名一組,請點連結報名。
  3. 報名後請於2022/4/11 中午12點前,依各組格式上傳聲明書及作品企劃書,請點連結繳件。

參賽資格

  1. 大專院校學生(含碩博士),不限科系,需於競賽報名期間擁有在學學籍,不限國內外學校。
  2. 智慧照護組智慧場館組
    每隊成員包含2個以上跨領域/科系加10分。想找跨領域隊友歡迎3/10前報名媒合會。
  3. 智慧場館組每隊須選用企業提供模組或元件。

作品形式

不限制系統軟硬體平台,需有實際作品可以展示,可就業界所提供平台、模組與元件,針對競賽場域命題發揮創意,提交作品。

初賽 書面作品企劃書

決賽 於決賽現場口頭報告及實體展示

本屆競賽共分2大組別,每組別由產學專業人員,針對場域實務需求提供五大命題,參賽隊可挑選作品題目方向,或可自訂題參賽。

設定居家、長照機構或醫療院所為應用情境,期待透過有溫度的科技,增進使用者健康管理,目標洞察使用者需求,讓科技在適當的施力點,發揮以人為本的影響力。

照護數據的蒐集與分析應用
衰退的預測與預防
提升自主活動或訓練意願
定位科技於醫院的導入應用
提升血管健康監測及扎針輔助
所有得獎組別均可獲得獎狀乙張

結合2025世壯運體育場館為應用情境,期待未來透過AIoT技術,提升場館智慧化服務體驗、管理效能、節能永續使用等效益,評估以BIM(數位建設)模型呈現,增進作品於場館實際導入可能性。

後疫情時代的數位雙生
無人載具室內管理應用
場館體驗流程優化
打造選手友善服務
建構人性化韌性建築
所有得獎組別均可獲得獎狀乙張
照護數據的蒐集與分析應用
  1. 近年科技持續發展,帶動各類感應器的研發,進而能夠蒐集包含生理訊號、溫度、濕度、血氧、3D影像等數據。然而科技的研發到實際場域的應用,會因為假設和真實情境產生落差,如何結合對情境的實務觀察,應用感應器克服蒐集所需資料問題、判斷資料正確性,並產生數據分析提供決策者增進照護服務或管理上判讀參考。
  2. 例如應用影像辨識技術於照護考證場域,克服場域環境限制蒐集數據,目標協助判讀受試者動作有效性,協助提升評測公平性;或是監測病人情緒數據,輔助醫護人員照護參考,協助舒緩病人因為長時間於病房治療,缺少日常生活感,造成的自行拔管、意識不清或瞻妄等不尋常行為。
衰退的預測與預防
  1. 人會慢慢邁入三流的過程,包含肌肉流失、骨骼流失和記憶流失,而衰退前期對於每個人相當重要,但因為是慢慢的變化,不容察覺的情況,所以更容易發生危險。
  2. 目前人的體適能檢測,主要透過醫院的人為分析,由於檢測方式不夠即時,加上數據量不足,難以進行衰退預測,往往是察覺異常後才進行驗證。希望結合科技,透過影像辨識、蒐集居家照護數據等方式,追蹤管理行動、智力等衰退情況,提供預防提醒,例如可能會跌倒的警訊,提醒在跌倒熱區(床緣、走道、浴室、台階等處),留意起身動作,降低受傷風險機率。
提升自主活動或訓練意願
  1. 人從健康到亞健康到失能之前,每天都要活動,如何結合身體檢測結果,持續復健維持身體機能,獲得需要在日常加強哪些運動或營養攝取的建議,例如癌症病人手術後,需要做一些復健運動,這些活動怎樣是做到足夠,或是哪些需要再加強。
  2. 希望能夠透過影像辨識、有趣的互動回饋設計等方式,讓使用者能夠追蹤復健的成效,提升使用動機,願意在家自主訓練,減緩行動能力下降情況。
定位科技於醫院的導入應用
  1. 醫院的入口多,加上分科分門動線複雜,儘管已有很多指引,仍會出現病人在醫院迷路,或是外籍人員因為看不懂指示,而無法順利就醫的情況。
  2. 此外,有的病人就醫前檢查程序多,例如需要連續進行抽血、照X光等,才能夠回診間看診,但是對動線不熟悉的問題,造成檢查時間的延誤。
提升血管健康監測及扎針輔助
  1. 扎針屬於頻度高的護理行為,由於每個人的血管情況不同,加上護理人員實務經驗不同,會影響扎針的效率,希望透過科技輔助扎針於血管導入,減少病人不適。
  2. 聚焦血液透析(洗腎)個案,隨著治療的時間增加,病人的血管健康會日益受影響,如何透過運動訓練或其他方式增加對血管的保護,並藉由科技監測血管的彈性,延續血管的使用期限,避免二次需要動手術,提升對病人的照護。
後疫情時代的數位雙生
  1. 面對疫情的不確定性,2025世壯運的舉辦需要相應調控機制,例如注意通風、具有良好隔間機制等,期望應用數位雙生概念,提前模擬不同情況,包含人流、車流的移動及容納量計算,目標讓實體人事物間的交流互動,能在不同情境裡多次試驗,作為賽事舉辦參考,增進賽事面對疫後挑戰的應對彈性。
  2. 同時,如何在人際交流與疫情控制間取得平衡,成為後疫情時代的重要議題,透過將虛擬空間與實體建築結合,讓人際關係與文化交流可以在虛實共構的場域進行,提升空間的運用效能以減少資源的閒置或廢棄,助於建築邁向淨零排碳發展。
無人載具室內管理應用
  1. 隨著無人載具技術日益成熟,在室外航拍、資訊蒐集、AGV巡檢監控等應用發展快速,而在室內應用上,希望搭配避障技術或透過快速建立空間3D模型,讓無人載具能在室內順利行徑、飛行於樓層間。
  2. 期待未來應用於場館內的3D影像數據蒐集及辨識、室內巡檢、逃災路線指引或生命偵測等安全維護服務,並將資訊回傳管理中心。
場館體驗流程優化
  1. 運動場館人流和動線設計不同於一般場館,不僅須滿足運動員競技上的需求,還需要兼顧觀眾的觀賞舒適度、視野及角度,因而希望在科技的輔助下,提升場館帶給場內外使用者的服務體驗。
  2. 包含場館的各種服務情境,例如應用智能手環,提供場館友善導引或賽事即時資訊,或是應用5G技術提供智能賽事轉播,讓觀眾從運動員角度感受身歷其境的競技過程等。
打造選手友善服務
  1. 世壯運是全世界參賽人數最多的運動賽事之一,由於報名沒有門檻限制,符合30歲即可參賽,成為舉辦國在國際行銷的重要舞台,希望藉由科技為各國的選手提供整合服務,增進賽事參與的好感度。
  2. 服務可以從選手於當地的食衣住行等需求角度出發,包含提供餐食健康管理、運動動作分析、虛擬教練戰術指導、賽場緊急情況偵測、住宿環境引導、周邊城市體驗導覽等。
建構人性化韌性建築
  1. 隨著資訊網路普及和雲端運算能力進步,空間除了可以是載體,未來多了「連結」的可能,產生與人之間的雙向互動,持續優化提供人舒適化空間。
  2. 思考Persuasive design運用,嘗試結合AIoT技術,打破空間的靜態想像,讓建築具備感知回應的動態能力,例如解讀分析人的行為需求,並自主運算空間最佳配置、提供輔助資訊,協助人類面對不斷變化的極端氣候挑戰,以及科技影響下逐漸轉變的生活型態。
兩組別初賽及決賽總分各110%,組隊含跨領域科系成員加10%

指導單位

主辦單位

協辦單位

支持企業

需要組隊才能報名競賽嗎? 找不到隊友怎麼辦?
可以自己報名,不過創創鼓勵跨領域合作,所以如果時間來的及,歡迎在3/10之前報名媒合會,3/19一起參加認識新夥伴一起參賽喔!!
可以同時報名兩個組別嗎?
可以,每個人不限報名一隊,但是每隊需要提交不同的作品才能報名。
作品上傳後可以修改嗎? 如果上傳遇到問題怎麼辦?
作品可以重複上傳,只要截止日前繳交最新版,工作小組會依照最後上傳的版本為準。
甚麼時候會拿到企業提供的模組或元件呢?
初賽晉級名單公布之後,工作小組會進行派發,或幫大家在企業的平台上下單採購,預計5月中旬前,參賽隊可以收到開始做作品。
業師輔導諮詢會在哪時候? 需要全組出席嗎?
預計會是5-6月的期間,工作小組會再個別聯繫各晉級團隊,確認出席時間,團隊出席率超過60%就能夠拿到決賽的加分項。
如果想問的問題不在FAQ怎麼辦?
如果還有更多想問的問題,歡迎聯繫粉專或是LINE社群,由工作小組回覆想了解的問題喔。
  1. 參賽者於報名本競賽活動之同時,即同意遵守以下相關規範。
  2. 參賽者需自備電腦,作品不得抄襲或侵犯他人之智慧財產權,亦不得違反善良風俗或相關法規,若違反,主協辦單位得取消其參加資格或得獎資格,並對任何破壞活動之行為保留相關法律上權利,得向參賽者請求損害賠償。
  3. 完成報名後,參賽者如因故未能參加,請向主協辦單位提出相關申請與證明,不得由他人頂替或冒名參加。
  4. 參賽者應善盡保護企業模組完整之責任,如有向主協辦單位租用器材等物品,並不得以任何形式出售或再租出。
  5. 主協辦單位因故取消某參賽者之得獎資格後,保留得獎/晉級遞補決定權。
  6. 獎金發放形式依主協辦單位通知為準,若得獎參賽者未於指定時間提供領獎資訊,主協辦單位得有權取消得獎資格。另主協辦單位將不干涉獎金分配,請參賽隊伍內部自行協調。
  7. 為紀錄本競賽活動,主協辦單位所拍攝之相關照片及動態影像,參賽者同意無償提供為進行本活動或推廣本活動使用、編輯、印刷、展示、宣傳或公開上述個人肖像、姓名及聲音等。
  8. 若有未盡事宜,主協辦單位保留刪減、修改之權利,若有任何更動皆以本競賽網站公告為準,將不另行通知。

附件下載

媒合會提案書 參賽聲明書 參賽作品企畫書 競賽懶人包 場域命題說明
Copyright@2022 創創AIoT競賽 All Rights Reserved
Power by A-cart網頁設計